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雅羅接受中國氣象報記者專訪
記者:許多國家和組織從全世界來到坎昆,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出謀劃策,。您認為,,氣象部門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扮演什么角色?
雅羅:談到氣候變化,,我們首先要獲得觀測信息,,例如,溫度,、風,、降水等的觀測信息,,這些都是氣候的組成部分。這些觀測工作主要由各國氣象和水文部門來做,。各國氣象水文部門在保證觀測的質(zhì)量和范圍上扮演主要角色,。世界氣象組織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促進這些觀測信息在全世界的交換和共享。因為,,氣候是全球性的,,研究某一個國家的氣候離不開參考其他地區(qū)的觀測數(shù)據(jù)。
各國氣象部門不僅僅扮演主要角色,,它們還是這個系統(tǒng)的支柱,。除了觀測,還需要更好地了解地球的運行機制,,大氣與海洋的互相作用等,。以厄爾尼諾為例,要認識厄爾尼諾,,只看海洋或者只看大氣都是不行的,,它源于大氣和海洋之間的復雜的相互作用。因此,,我們需要開展更多的研究以認識這些聯(lián)系,,認識與氣候相關的各個因素之間的作用。
研究同樣在各國氣象部門開展,。以中國為例,中國氣象局在開展這些研究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并非其他國家都如此重視研究,。許多國家缺乏開展研究的科學家隊伍,因而使研究大受影響,。因此,,包括培訓科學家在內(nèi)的能力建設很重要。
記者:我參加了您出席的一些邊會,,例如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應對氣候變化和適應的主題邊會,。您在邊會上多次強調(diào)全球氣候服務框架的重要性,您能否介紹一下框架的進展情況,?
雅羅:在去年的第三次世界氣候大會上,,來自世界各國的政府部長和高級官員一致決定建立一個全球氣候服務框架,向所有的社會部門提供氣候服務,。
為了建立這個框架,,我們成立了一個高級別專題小組。這個小組由來自全世界各個專業(yè)背景的人士組成,。其中有來自中國的秦大河院士,,他是小組中非常杰出的成員,。小組目前已經(jīng)召開了4次會議??怖h之后將召開今年最后一次會議,,將擬定一個報告,對框架的結(jié)構(gòu),、優(yōu)先任務以及框架的管理提出建議,。
有必要再強調(diào)一下框架的四個支柱。第一是加強觀測,,第二個是加強研究,,第三是開發(fā)適合各個部門的服務,第四個是確保這些服務能到達所有人,。我們需要開發(fā)一個與決策者之間的互動界面,。所有這些都需要能力建設,包括加強對科學家和使用信息的決策者的培訓,。通過培訓,,決策者能夠知道如何使用這些信息。這很重要,,因為氣候信息與傳統(tǒng)的天氣信息不同,,它更多是可能性和愿景,是不確定性,,而這些信息用起來比較困難,。
高級別專題小組的報告將在明年的世界氣象組織大會上提交。同時,,也會呈交給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以及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的其他組織和機構(gòu)。因為,,框架并非世界氣象組織單獨可以完成,,我們需要同其他機構(gòu)建立伙伴關系,例如世界衛(wèi)生組織等,。我們也希望,,坎昆會議可能達成的氣候適應基金將有一部分用于加強氣候適應信息的建設。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雅羅接受中國氣象報記者專訪
記者:今年以來中國眾多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fā),,你如何評價中國氣象部門的表現(xiàn),?
雅羅:中國國土遼闊,幾乎所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都在中國發(fā)生,,例如洪水,、干旱、臺風、泥石流等,。為了應對極端事件,,中國氣象局在提供天氣預警方面做出了杰出的工作。雖然我們不能阻止臺風,、洪水等天氣災害,,但是通過發(fā)布預警,我們可以把災害降到最低,,減低財產(chǎn)和人員損失,。在這個方面,中國是一個榜樣,。每年中國遭受很多自然災害,,但是中國的損失比以前、同時也比其他國家要小很多,。這要歸功于氣象預報和服務,。我們總是把中國作為榜樣。其他的例子,,比如,,在世博期間我們在上海建立了一個示范項目;中國通過在南京的區(qū)域培訓中心為許多國家培訓了科學家,。
記者:由于一些人并不認同氣候變化,,在氣候變化科學方面,如何提高公眾的認識,?
雅羅:我認為,,不認同氣候變化的人越來越少。氣候變化是事實,,它不取決于人們是否相信科學家,,這也不是對氣候變化投票。氣候變化是一個正在發(fā)生的事實,,我們能夠證明它。 另一方面,,因為確實有一些人并不認可氣候變化的科學真實性,。我們需要多做一些工作。因此,,我們需要和媒體建立伙伴關系,。科學家多用科學術語來描述氣候變化,,我們需要將這些專業(yè)術語轉(zhuǎn)化成大眾可以理解的信息,,這就需要媒體發(fā)揮作用。
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可以開展一些活動來促進公眾對氣候的了解,。例如,,在中國氣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世界氣象館在世博期間取得得了很大的成功,。世界氣象館成為最受歡迎和參觀人數(shù)最多的展館之一,。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參觀氣象館,,公眾加深了對氣候的了解,得到了很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