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COP29)召開之際,,11月12日,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新技術和產品國際研討會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行,。會議圍繞人工智能(AI)氣象領域應用,、世界氣象組織(WMO)相關試點項目實施等展開研討,并發(fā)布支撐全民早期預警的新技術和新產品,,服務全球和區(qū)域防災減災,。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畢寶貴線上致辭,WMO二區(qū)協(xié)(亞洲)主席阿卜杜拉·阿爾卡杜里視頻致辭,。
畢寶貴指出,,中國氣象局始終積極擁抱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聯(lián)合WMO相關會員,,發(fā)起人工智能臨近預報和多模式集成預報與應用兩個試點項目,,希望通過新技術和新產品促進預報和早期預警能力提升。
阿卜杜拉·阿爾卡杜里指出,,為應對不斷加劇的災害風險,,需要緊急行動,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支持,,期待本次研討會能夠為聯(lián)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的實施作出貢獻,。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中國氣象局,、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韓國氣象廳和WMO地球系統(tǒng)預報處的專家作特邀報告,來自相關國家和地區(qū)的氣象水文部門,、高校和企業(yè)的專家分享了在數據驅動的天氣預報,、人工智能臨近預報、新技術和新產品支撐全民早期預警等領域,,以及在人工智能臨近預報,、多模式集成預報與應用等WMO綜合處理和預報系統(tǒng)試點項目的實踐與思考。
圖為會議現場 王天巍 攝影
會上發(fā)布支撐全民早期預警的新技術和新產品:開發(fā)數值天氣預報系統(tǒng),,為全球任意地區(qū)提供高分辨率,、公里尺度的預報產品;建立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天氣模型,在幾分鐘內提供15天內的全球預報,;利用統(tǒng)計后處理技術整合多源預報信息,,制作全球數字天氣產品;推動天氣預報,、災害監(jiān)測,、技術支持和知識交流的國際服務;推進WMO綜合處理和預報系統(tǒng)試點項目,,通過人工智能臨近預報試點項目(AINPP)應用人工智能,,通過多模式集成預報與應用項目(MMIFA)加強數據可視化,;建設云端全球天氣預警平臺,,滿足不同需求。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新技術和產品國際研討會會議現場,。吳硯威 攝影
研討會由WMO和中國氣象局聯(lián)合主辦,,國家氣象中心和廣東省氣象局承辦,將持續(xù)至14日,。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氣象水文部門,、高校、科研機構,、企業(yè)代表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加研討,。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新技術和產品國際研討會圓桌論壇現場。吳硯威 攝影
同期,,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研修中心(廣東),、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世界氣象組織北京區(qū)域培訓中心)還舉辦為期11天的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產品應用國際培訓班,旨在提升發(fā)展中國家使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產品支持早期預警的能力,。(作者:徐嫩羽,、翟志宏、廖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