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河從世界氣象組織主席別德里茨基手中接過世界氣象組織獎證書。來源:新華社
2008年6月25日在瑞士日內(nèi)瓦召開的世界氣象組織(WMO)執(zhí)行理事會第60次會議經(jīng)過投票,,將第五十三屆國際氣象組織獎(IMO)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
IMO獎是WMO的最高榮譽,享有“氣象諾貝爾獎”之稱,,其名稱來源于WMO的前身-國際氣象組織。該獎每年頒發(fā)給1位在氣象,、水文和地球物理科學領域做出過杰出貢獻的人士,,秦大河院士是繼2003年葉篤正院士之后第二位獲得這一榮譽的中國人。秦大河院士是繼2003年我國氣象界宗師葉篤正院士之后第二位獲得這一榮譽的中國人,。
對于“氣象諾貝爾獎”這項殊榮,,秦大河受之無愧。他曾擔任中國氣象局局長,、世界氣象組織中國常任代表,、國際南極科學委員會(SCAR)冰川工作組主席等,現(xiàn)擔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聯(lián)合主席……一項項職務,不僅代表了頭銜,,更折射了秦大河對氣象事業(yè)所做出的貢獻,。
在過去幾十年里,秦大河在冰凍圈和全球變化研究方面成績卓越并取得了大量創(chuàng)新性成果,;作為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聯(lián)合主席,,他參與組織IPCC科學評估,推動了中國和國際氣候變化研究,,并大力推薦青年科學家尤其是來自發(fā)展中國家的科學家參加到IPCC評估報告的編寫中,;作為世界氣象組織的常任代表,他高度重視氣象和水文之間的國際合作,,有力推動了氣象事業(yè)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進步,。
打開網(wǎng)頁,《秦大河院士闡述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氣象專家秦大河呼吁市民節(jié)能減排“綠色消費”》等一篇篇文章映入眼簾,。于是,,一個全心關注全球變暖問題,,并不遺余力地對其進行研究和宣傳的秦大河形象躍然于眼前。
耳邊仿佛又響起秦大河那鏗鏘的聲音:“關注極地氣象,、研究全球變化,、保護全球氣候,是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全世界科學家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FONT>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或許是對仍醉心于氣象事業(yè)的秦大河最形象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