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熱浪的標準主要依據(jù)高溫對人體產生影響或危害的程度而制定,。
高溫熱浪災害受地理、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的影響,。世界各國和地區(qū)研究高溫熱浪所采取的方法不同,,高溫熱浪的標準也有很大差異。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而明確的高溫熱浪標準,。
我國高溫熱浪的標準
我國一般把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時稱為高溫,,連續(xù)數(shù)天(3天以上)的高溫天氣過程稱之為高溫熱浪(或稱之為高溫酷暑)。由于近年來高溫熱浪天氣的頻繁出現(xiàn),,高溫帶來的災害日益嚴重,。為此,我國氣象部門針對高溫天氣的防御,,特別制定了高溫預警信號,。
高溫對其他生物影響的標準可依據(jù)達到危害時的溫度量值制定。
國外高溫熱浪的標準
世界氣象組織(WMO,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建議高溫熱浪的標準為:日最高氣溫高于32℃,,且持續(xù)3天以上,。
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則定為:日最高氣溫高于25℃,且持續(xù)5天以上,,其中至少有3天最高氣溫高于30℃,。
美國、加拿大,、以色列等國家氣象部門依據(jù)綜合考慮了溫度和相對濕度影響的熱指數(shù)(也稱顯溫)發(fā)布高溫警報,。例如美國發(fā)布高溫預警的標準是:當白天熱指數(shù)連續(xù)兩天有3小時超過40.5℃或者預計熱指數(shù)在任一時間超過46.5℃,發(fā)布高溫警報,。
德國科學家基于人體熱量平衡模型,,制定了人體體感溫度指標。例如當人體生理等效溫度(PET)超過41℃,,熱死亡率顯著上升,。因此以人體生理等效溫度(PET)大于41℃為高溫熱浪預警標準。
高溫熱浪類型
由于人體對冷熱的感覺不僅取決于氣溫,,還與空氣濕度,、風速,、太陽熱輻射等有關。因此,,不同氣象條件下的高溫天氣,,也有其相應的特征。通常有干熱型和悶熱型兩種類型,。
干熱型高溫
氣溫極高,、太陽輻射強而且空氣濕度小的高溫天氣,被稱為干熱型高溫,。在夏季,,我國北方地區(qū)如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經常出現(xiàn)。
悶熱型高溫
由于夏季水汽豐富,,空氣濕度大,,在氣溫并不太高(相對而言)時,人們的感覺是悶熱,,就像在蒸籠中,,此類天氣被稱之為悶熱型高溫。由于出現(xiàn)這種天氣時人感覺像在桑拿浴室里蒸桑拿一樣,,所以又稱“桑拿天”,。在我國沿海及長江中下游,以及華南等地經常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