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路線:
文明閣-司馬第-鳳凰大成殿-鳳凰萬壽宮-帶龍橋-梁氏宗祠-黃姚古戲臺-石跳橋-寶珠觀-中共廣西省工委舊址。
主要景點介紹:
古戲臺:黃姚古戲臺始建于明萬歷初年,,至今已400多年,,是桂東地區(qū)僅存的凡座古戲臺之一。這座亭閣式戲臺,,以八根木柱作支架,,為單檐木石磚瓦結(jié)構(gòu),。平面呈“凸”字形。前長8.7米,,寬5.5米,,高3米,臺面離地1.65米,。后側(cè)兩邊有廂,,廂沿邊設(shè)木欄柵,前臺與后臺之間有木板屏風隔開,,屏風中間上方有一橫匾,,上鐫“可以興”三個金色大字,為清代舉人林作揖題書,。屏風兩側(cè)有門,,左門嵋書“飛燕”,頂上繪“古松壽鶴圖”,;右門嵋寫“驚鴻”,,頂上畫“梅花鳥語圖”。后臺長13米,、寬3.3米,,三側(cè)用火磚圍砌,后側(cè)開有花窗,。戲臺雕梁畫棟,,古樸典雅,閣頂塑有二龍戲珠,。前臺天花板中間有一幅“雙鳳奔月圖”,,色彩絢麗,富有民族藝術(shù)特色,。前臺第二道臺柱刻有“聞其聲樂則生矣,,不妨既竭耳力;觀其色人焉瘦哉,,正須繼以心思”,;后柱聯(lián)語為“鑼鼓喧天,管弦悅耳,,共慶清平樂,;霓裳漫舞,羽曲高歌,,齊呼可以興”,。戲臺基部四周用方形大石板圍砌,牢固美觀,。前臺地面鋪設(shè)火磚,,臺面鋪設(shè)木板,,與地面架空,形成共鳴臺腔,,舊時臺底四角還放置大水缸,,以增強共鳴效果,故每當臺上敲鑼打鼓時,,10公里外的高地仍可聽到響聲,。設(shè)計的獨特,造型的美觀,,令人贊嘆,。戲臺建成后,每當逢年過節(jié),,當?shù)孛耖g業(yè)余劇團常在臺上為群眾公演各類文藝節(jié)目,。本世紀以來,湖南,、桂林,、平樂和鐘山等地的劇團、戲班也曾慕名而來,,登臺演出,。黃姚古戲臺為廣西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明代古戲臺之一。1963年,,自治區(qū)文化廳撥??钸M行維修,并列為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xiàn)己編入《中國戲曲志.廣西卷》。
中共廣西省工委舊址:中共廣西省工委舊址位于黃姚鎮(zhèn)姚江與珠江口匯合處,,舊名寶珠觀,。因位于寶珠山旁而得名。寶珠觀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清乾隆九年’(1744年)和光緒二十年(1894年)兩度重修,。分上下兩殿,皆雕梁畫棟,,石刻石柱,、琉璃瓦蓋。殿內(nèi)有壁畫,,栩栩如生,。觀前有一對鎮(zhèn)守石獅,門前有照壁月門,,壯麗雄偉,。寶珠觀臨姚江而建,,三面臨水,旁有古榕數(shù)株,,遮天蔽日,。寶珠山下有拱橋,橋頭建有佐龍祠,,橋下有一大石,,形似鯉魚,還有一個約3米多高的“禹門”,,稱為“鯉魚跳龍門”,。詩人墨客至此,總要開襟吟詠,。寶珠觀左側(cè)是著名的黃姚古戲臺,,前面是清波瀉玉的姚江,江上建有石跳橋,,供行人往來,。每當晴天、夕陽西下之或皎月懸空之際,,佇立姚江邊,,舉目眺望,真武山與寶珠觀倒影江中,,令人有“山月珠觀水中天”之感,。昔日享有“古剎夜月”或“珠江夜月”之美稱,歷代文人墨客賦詠頗多,。1945年秋,,時值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廣西省工委和黃姚中學都設(shè)在寶珠觀內(nèi),,于是,,這里又成為指導革命斗爭的搖籃。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及十年浩劫的破壞,,部分屋宇己被拆毀,1984年,,縣人民政府為緬懷先烈,,撥款修葺一新,1986年7月作為中共廣西省工委舊址重新開放,,現(xiàn)為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宗祠:黃姚鎮(zhèn)擁有豐富的宗祠文化,目前還有古氏宗祠,、郭氏宗祠,、莫氏宗祠,、吳氏宗祠、葉氏宗祠,、林氏宗祠,、勞氏宗祠、梁氏宗祠,、黃氏宗祠,、天佑古公祠等10家宗祠,保存相當完整,,其中以古氏,、莫氏和勞氏宗祠規(guī)模最大。宗祠每年都有祭奠活動,,不同的姓氏在不同的時間舉行,。
文明閣:文明閣坐落在黃姚鎮(zhèn)東南天馬山西麓,前依姚江,,右旁螺峰,,古剎寶亭層巒疊障,掩映在綠樹叢中,。它以雅致,、幽靜、豁朗,、清新,,位于舊黃姚八景之首。文明閣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及1926年4次重修,。原有步云亭,、文明首第、土地祠,、豁然亭、福祿亭,、惜字爐,、天然圖畫、財神殿,、大堂正殿,、不夏亭、桂花亭,、魁星樓等12處建筑物,,今僅存8處,,閣內(nèi)歷代名人題詩刻石頗多。沿天馬山而上,,文明閣第一道門樓上書“文明首第”四個大字,,是莫乃群1986年7月1日所書。兩邊寫有一副對聯(lián)“春入水逾響,,秋高山更青”(丁卯年春箔重書),。沿著石梯向前走,就會看到旁邊有一塊石碑,,上書“文明閣祀田碑”,,為乾隆五十五年歲次乙巳桂月吉丑刊立。前面有霍然亭,,亭前柱上書“上下江涵畫閣添,,東西岸隔煙波間”,內(nèi)側(cè)書“諸君到來不妨坐坐,,朋友相會隨便談?wù)劇?,后面柱子上寫道“有風花氣猶迷閣無雨嵐光尚滴衣”。繼續(xù)前行,,第二道門樓上書“有聲”二字,,旁邊寫道“星臨平野闊,山似絡(luò)陽多”,,門樓內(nèi)有同治三年重修文明閣碑,。依山而行,兩旁可以看到古人登山留下的石刻,,其中一篇為“余王至黃姚登文”,。前邊就到了惜字爐,是用來燒香的,。上面也刻有對聯(lián),,共有六句:前面為“赤文歸造化,赤字幻霞煙”,;左邊上書“煙霞”,,兩邊為“一爐紙化氨氯氣,萬古人存愛護心”,;右邊上書“風月”二字,,兩邊刻有“跡民別風淮雨外,煙迷五嶺一溪中”,。惜字爐旁邊石山上刻有“小西湖”石刻,,為清代太史劉宗標于光緒戊寅初秋題。旁邊刻有國民黨陸軍少將、本地人何武所題“蔚猶森秀”,。筆法蒼勁雋秀,,時有游人拓本。繼續(xù)往前走,,旁邊石上刻有“道光庚子年重建文明閣新建魁星樓并建亭至碑記”,。至此到達第三道門樓,上書“天然圖畫”四個大字,,旁邊寫道“乾坤風月歸圖畫山水煙霞入品題”,,左下角立有“攀山石碑”,為乾隆三十年歲次乙酉仲夏吉早立,。樓內(nèi)有“重修文明閣碑志”(1999年2月8日立),,介紹了文明閣及重修的有關(guān)情況。沿梯而上,,進入大殿,,殿內(nèi)供奉著關(guān)公。出大殿前行,,旁邊石壁上刻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題書的“鶯飛魚躍”四個大字,,下有“重陽登高聯(lián)詠”,以及“新建不夏亭碑記”,,再往前就到了七星亭,,兩邊書有“清涼舒適合心情,靜坐閑談知己話”,。轉(zhuǎn)身再上,,看到的閣樓就是魁星樓,里面供奉著“魁星公”,。文明閣內(nèi)怪石嶙峋,,古樹成蔭,登高俯瞰,,寶珠古剎,,東門古榕,盡收眼底,。這里山清水秀,,風景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