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網(wǎng)廣西站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類似體驗:明明是同樣的氣溫,,在春天和秋天的感受卻大為不同,。
春天,,早上出門時氣溫10℃,我們穿著單衣走在太陽下,,額頭很快就冒出一層汗珠,;但在秋天,同樣是10℃的清晨,,我們披著外套,,風一吹立馬開始瑟瑟發(fā)抖。
有網(wǎng)友分析,,這是因為秋天之前是夏天,,人們習慣了炎熱,10℃和酷暑比是低溫,;反之,,春天時身體已經(jīng)習慣了寒冷,10℃與嚴寒比反倒成了高溫,。雖然這種說法略顯“感性”,,但科學界卻展現(xiàn)出某種認同:沒錯,身體對氣溫確實有這樣的適應過程,。
深入探究“同溫不同感”前,,不妨先了解一下人體對冷作出反應的過程。
氣溫下降時,,我們皮膚上的溫度感受器最先捕捉到變化,,并將信號傳遞給下丘腦。下丘腦位于大腦腹面,,丘腦下方,,雖然重量僅4克,占全腦體積的0.3%,,卻對人體的體溫,、攝食,、生殖和內分泌活動有著極強的調節(jié)能力。
收到寒冷信號,,下丘腦一般會指揮身體做出兩種應對措施:首先就是血管收縮,,尤其是皮膚等外周血管的收縮。血管收縮可以減少皮膚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熱交換,,從而幫身體減少熱量流失,;其次,我們還會通過顫抖肌肉增加熱能,,這就是為什么人會在冬天忍不住“打寒顫”,。
得知人體面對寒冷的兩種常規(guī)反應后,我們便可以通過監(jiān)測血管收縮和打寒顫的程度,,觀察人體會不會因為長期處在寒冷中而變得更耐寒,。
幸運的是,,科學界已經(jīng)有大量實驗給出了肯定答案,。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和住在熱帶地區(qū)的人比,,北極原住民面對寒冷時,,血管收縮和打寒顫的程度更小。這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低溫環(huán)境,。
一些需要經(jīng)常將手放在冷水中的漁民,,同樣對冷產生了“免疫”。有實驗發(fā)現(xiàn),,讓漁民和普通人把手泡在同樣溫度的冰水中,,漁民手部的溫度會略高一些,這也是身體為適應寒冷做出的反應,。
春天時,,我們經(jīng)歷了漫長寒冬,變得像北極居民一樣,,對冷更加包容,,因此當氣溫略微回升,立刻顯得燥熱起來,。而秋天的我們剛度過漫漫長夏,,像熱帶居民一樣沒有對冷產生“免疫”,因此氣溫一降,,就被凍得不行了,。
這類對寒冷的適應一般是通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實現(xiàn)的。不過,,如果挨凍足夠多,,人體甚至會出現(xiàn)與“棕色脂肪”有關的生理變化,,變得更耐寒。
按照顏色,,人體內的脂肪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
白色脂肪約等于俗稱的“肥肉”,就像中學生物課本說的那樣,,它的主要作用是儲存能量,。只有當其他“能量物質”消耗殆盡時,身體才會動用白色脂肪細胞,。這也就是為什么減肥難如登天,,需要進行大量有氧運動才見效的原因。
棕色脂肪的細胞要比白色脂肪細胞小,,而且在細胞內部還存在很多“能量制造機”線粒體,。所以,當我們感到寒冷時,,棕色脂肪能夠迅速釋放熱量,,是比白色脂肪效率高得多的“好燃料”。這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體內的棕色脂肪越多,,他越能適應寒冷,并在嚴寒中快速達到較高體溫,。
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當人體長期處在低溫環(huán)境中,體內更容易產生棕色脂肪,;當人體長期暴露在炎熱環(huán)境中,,則更不容易產生棕色脂肪。所以和秋天比,,春天時我們的身體里有更多的棕色脂肪,,也就是有更多“好燃料”。這也能解釋,,為什么同樣是10度,,我們在春天會覺得更暖和。
當然了,,影響體感的因素還有很多:地理學家認為春天太陽直射點更靠近北半球,,太陽輻射強,所以感覺更暖和,;心理學家指出,,人們在春天和秋天對相同氣溫的不同感受,也可能是受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
不過,,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更好地克服換季中的不適感,比如運動,。秋天氣溫由熱轉冷時,,運動可以促使白色脂肪轉換成棕色脂肪。春天氣溫由冷轉熱時,,運動可以讓我們的汗腺更加靈敏,,及時釋放掉過多熱量。
查天氣
關注“廣西天氣”微信公眾號
秋季如何食補養(yǎng)生
2024-11-14 17:16:31冷空氣來臨前南寧天空云量增多 朝霞映在江面上
2024-11-03 17:26:48秋天適合吃它 降火潤燥,、止咳化痰,、緩解便秘!
2024-10-29 08:45:03春天一定要喝對水 對身體有好處
2024-03-27 09:14:27春季的黑色屬性
2024-03-25 16:08:17這些食物發(fā)芽后不但沒“毒” 營養(yǎng)價值可能更高
2024-03-19 15:07:41你去打卡了嗎,?南寧這些地方的人行道鋪上了“綠毯”
2024-03-07 08:43:20廣西南寧氣溫狂飆 市民頭頂驕陽短袖出街
2024-03-05 15:51:40